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皇太女后搞基建第54节(2 / 2)


  楚天齐看了看,发现这册子虽然小,但是介绍的绝对详细,可以看的出是精心写出来的。他买了几本,问:“这些旅游册子,是谁写的?”

  这个小二知道,他指了指册子末尾的地方道:“您看——这里写着呢,是我们禹国宣传部的秦宽秦大人亲自负责,他的属下一起编写的。”

  很多人都问过这个问题,所以他回起话来熟练的很,他自己也机灵,将秦宽的事情也打听过了,道:“听闻秦大人跟皇太女殿下——嗯,那个关系,说不得这些都是皇太女殿下帮着一起做的呢。”

  这句话对大家有致命的吸引力!于是好几个人围过来,一边买册子一边打听起皇太女殿下的事情。

  “我是听闻跟莫启大人也有一……关系。”

  “何止,就是我们的战神大人,沈柳沈大人,听闻一直不回京都,而是出征在外,就是因为他的弟弟沈离,就是农部的沈离大人喜欢皇太女殿下,但是皇太女殿下却不喜欢他,后来战神大人到了京都,被皇太女殿下所喜,哎哟,沈离大人便妒忌战神大人,给战神大人下了绊子,被陷害出去来的。”

  “竟然是如此——战神大人的弟弟怎么能这样!”

  这般谣言,便有人看不下去,道:“别乱说——我们如今的甜菜厂,就是沈离大人做出来的,为了我们的甜菜,听闻他都累的晕倒了。”

  “再说了,他们兄弟两个,有什么可争的,一起伺候皇太女殿下不是正好吗?”

  “对啊对啊,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迟早能将其他的野草也拔了。”

  刚刚那个卖册子的小二就不满意了,“其他的大人们怎么能算是野草呢?秦宽大人多好啊,你们买的册子还是他写的呢——你们看,将我们双城写的多好?还有一个烈士碑,说的就是我们双城前段时间的战事,以后是要名垂千古的。”

  “有些人,活着,却像是死了。有些人死了,却还活着。死,可以轻于鸿毛,也可以重若泰山,就看大家追求的东西是什么了。”

  这话落款是司马迁。

  司马迁是谁,大家都不知道,许又是京都哪位名士,真想认识一番——这话说的真是太对了。

  于是众人想到这话的时候,就想起了双城的事情。再者,上面司马迁的话,是对庶民说的,还有比较文化点的说法。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用之所趋异也。”

  楚天齐将这句话在心里慢慢的念了一番,然后闭上眼睛,喃喃道:“我之所愿,重于泰山也。”

  不过,泰山在哪里?

  他在旅游小册子上找了找,还真找到了,在铃州。

  楚天齐想了想,“那咱们便走铃州这一条路吧,去看看泰山也好。”

  ……

  “那山改成泰山后,因为有了司马迁先生的话,每天都有人去登山。”孙香收到消息后,跟折青汇报,道:“殿下,臣想着,还需要开发更多的资源,是不是要请人去代言啊?”

  她上次代言人之事,说了好久,可是皇太女殿下就是不同意,她想将自己的名字打出去,但是想了想,她的名字,对于商人可能是吸引力足够的,但是想要开发经济,却还是不够。

  到底要想个什么办法,才能将各种产品带动起来呢?

  折青就想起以前的粉丝经济。那虽然很快,但是对目前的禹国来说,是不适合的。如今需要的是“均匀”,而不是某个粉丝的“堆积”。

  她就笑着道:“你也别纠结这个了,你如今的线路不是很好吗?那泰山,已经被你引着去了不少人,你还说人家司马迁隐世在泰山附近的小城池里,大隐隐于市,将人骗得团团转。”

  不过效果也是显著的。如今有不少人去那里定居,成为了文人墨客的去旅游的首选之地。

  还有不少人开始在那里买宅子,搞诗社,将泰山附近的城池打造成了文人的向往之地。

  为了配合孙香的计划,折青凭空捏造了不少人出来。

  比如,李太白的将进酒——孙香因为这首诗,说李太白隐士如今在酿酒,还有陶渊明的桃花源——孙香规划了一个桃林。

  单是桃林就浪费,便开始搞果园,还将果园经济弄起来了。

  并且,她开始搞的连锁客栈就很受欢迎。

  孙香,天才。天才不愧是天才,这些年,多亏了她,将禹国的经济稳固和创新,这才有了今日。

  不过,有时候天才也钻牛角尖,比如就一直走不出代言人这个弯,折青就想了想,道:“不如这般吧,明年徐州的茶就要开始大批量卖向六国和西域,你亲自去打造一个代言茶的人。”

  不如选秀。

  她道:“就跟你举办最美医学者一般,你试试亲自选一个最美茶姑娘。”

  孙香其实早就想过这个了,不过,这不是她想要的“代言”,这跟她想的不一样。折青就劝解她,“许是再过多年,你就可以实现这种愿望了。”

  太平盛世,大家才会想着为谁谁谁多买几包茶叶。不过现在,百姓们还是想要自己先吃饱。

  如今,还不算太平呢。就是禹国,也依旧有吃不饱饭的地方。

  “是我着相了。”,孙香立马道:“殿下,是臣没想通。”

  折青就笑,“非是你着相,而是你学的,本就是太平盛世的道理。”

  她其实该给孙香找一些其他的资料。

  然后便将旅游册子丢在一边,让孙香先下去,开始让后面的人进来,开始说招兵的问题。

  招兵是每年都要做的事情,随着禹国士兵的名头传出去,几乎引起了一波入兵朝。但是,禹国的兵,也不像是别国那般,是拉进去就算数,而是要经过层层的选拔,第一个卡的就是年龄。

  没到十五岁,不要。

  “年纪还小着呢,正是读书的时候。如今我们还没有需要十五岁以下的孩子入兵的地步。”,折青拒绝兵部尚书全年龄段自愿报名当兵的想法,坚决道:“我们虽然在打仗,但是,本殿将速度放这么慢,就是不愿意全民皆兵。”

  急速则不达,她愿意一步步的走,双城的例子就在眼前,就算打下来,不好好治理的话,留下来的也是残局。

  兵部尚书就明白了折青的意思,笑着道:“殿下,恐怕这次您要被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