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第88节(2 / 2)


  政/治斗争又历来凶残激烈,尤其是在眼下这么关键的时刻。真正是一步走错,很可能就是满盘皆输。

  颖王一党的人就这么商议着,便逐渐有将韩彻列入敌对阵营的意思了。

  “说起韩彻,我这边倒是想起了过去的一桩往事。”就在这时,颖王的嫡次子突然开口说到。

  颖王一党能得这许多拥护,颖王妃父祖的功勋占据不少功劳,颖王妃所生的两个嫡子也很是重要。

  颖王对两个嫡子也很是重视,见着嫡次子一开口,他便专注的看了过去,温声问道:“是何往事?”

  “诸位可还记得,早些年的时候,也就是韩彻曾被流放发配至安南时,曾收到过昔日好友周安的来信。”

  众官员们沉默下来,这件事他们当然还有印象。

  当年太子还在世,两党派都对太子一党诸多攻击打压。就连周安给韩彻捎带过去的那封信,其中便还有他们的手笔。

  “我观那韩彻心中定是个有谋划的,若他真已经被杨升等人拉拢了过去,又怎会这般被推到面前来?”

  虽说两党派的争斗已经摆在了明面上来,但若真是自己阵营里的人,以昌王一党如今的局面,还正是需名声的关键时刻,又岂会不彻底利用好那韩彻?

  同理,韩彻的那两个妹妹,更不可能在这么关键的时候,称病不外出。

  “若我们真就因此针对打压韩彻,只怕才是中了对方的计谋。”

  此举看似对韩彻诸多夸赞,但何尝不是把他推到对阵当中的战场上,树立成了鲜明的靶子。

  韩彻的官职是不高,他所任职的也不是什么能对两个党派的继位有什么实质性影响的部门官职,奈何他在民间的名声好,传播的也甚是广啊!

  颖王一党若真在这时候选择对韩彻动点什么,只怕要不了多久,在昌王他们的有意操作下,民间就会传出他们迫害良臣的消息。

  这时代的人很是看重品德,一旦颖王落下这么一个名声,难免便会失去不少百姓和士人的爱戴拥护。

  政/治斗争就是如此的残酷又现实,往往是一环套一环。至于所谓的政/治见解,政/治举措是否一致,在政/治立场面前,都是可以被退居其次,甚至是忽略掉。

  就更别说韩彻这么一个,对他们来说,只是有些民生经济能力方面的才干。

  再者昌王一党现在也不过是把韩彻拎出来让他受点委屈,待到大事一成,他们随时都能再重新重用韩彻。

  等到那时候,过去一直在遭受各种针对和打压的韩彻,只怕还会对昌王和杨升等人感恩戴德。

  这场议事完后,在面对昌王一党对韩彻乃至韩家人所表现出来的嘉赏优待时,颖王一党便处于无动于衷状态。

  再加上三娘和四娘一早就都以身体不适,连门都不肯出。韩彻这边呢,正全力计划着来年增大棉花推广种植一事。好尽快达成让棉花取代一些地区原来所种植的葛麻,作为新的夏税征收实物。

  这也是老皇帝病之前下发给户部司和韩彻的任务,此时也正好给了韩彻借口和理由。

  于是这事便就这么过去了,韩家终于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但实际上,两个党派之间的争斗,这段时间还在越发的激烈。

  而就在年底时,杨升和杨光奇等党派的人,终于开始对京城禁军等兵权动手。

  第108章

  反抗

  韩彻的不站位,让户部司这段时间的行政运行也多有凝滞。

  显然在这种关键时刻,没能明确表态站立到昌王一党阵营里来的,杨升等人都会加以提防和警惕。

  事实上,若非韩彻身上还肩负着老皇帝病前下发的任命,和今年棉花推广才获得的巨大成功的档口上,或许他也跟那位盐铁转运正使一样,被闲置起来了。

  不过凝滞便凝滞吧,好歹北直隶最为适宜栽种棉花的地区,还有纺织业最为发达的江南区域的棉花推广第一步已经成功完成。致使棉花全面取代葛麻,成为各地百姓主要栽种的纺织原料作物,也不过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

  在这样的形式下,韩彻心态其实一直还算保持的挺不错的。

  腊月十六这日,韩家还办了一件喜事。是替韩老三办的,娶的是京郊附近一个叫钱家村里的一位农家女。

  这位农家女今年已满二十,手脚勤快,模样也端正。

  寻常农家很少会将闺女养到这么大还未出嫁,钱家闺女就是因为家里父母身体不好,顾虑下面三个弟妹无人照应,才因此被拖累的。

  不过这也是以前的事了,钱家下面的三个弟妹已经陆续长大,家里负担大大减少。今年京郊附近的百姓还在朝廷的规定下,每户也栽种了五亩棉花,从而赚取了一笔还算不错的银钱。

  因着韩彻和三娘四娘的婚事不得不暂时停歇,柳氏就把心思放到了韩老三身上。

  韩老三小时候虽一开始是被韩家买成家仆,但这么多年相处下来,韩家上下早把他当半个自家人看待。

  韩彻又是官身,早些年就给韩老三放免,让他成为了良人,还落户在了韩家祖籍所在的地方。

  成为良人并成功落户后的韩老三,名下也是有田地和房子的。只是韩老三一直跟在韩彻身边做事,他名下的田地一直是租佃出去给人栽种。

  京郊这一片的人口历来就密集,好点的田地都是很好租佃出去的。韩老三在扣除完要缴纳给朝廷的赋税,田租总还能剩余一些。再加上韩老三在跟随韩彻身边做事时,工钱还几乎全都能存储下来的。

  普通百姓赚钱本就不容易,地里辛苦劳作,一年到头也不过是挣得一个全家吃饱穿暖。如韩老三这样的,便算得上是农户们眼中有出息又有能力的汉子了。

  唯一让人诟病的地方,也就是韩老三的年纪,实在已经算是眼下的大龄剩男。

  跟钱家女相看之前,韩彻来询问韩老三时,韩老三便有些羞赫的言道,他这般大的年纪,总不能娶个年纪太小的。

  韩老三在跟钱家女成婚后,连带着钱家女也来到韩家做事。毕竟韩老三自小被拐,父母亲人全无,主仆关系历来又亲厚,韩家就相当于他的家了。

  而就在韩老三相看到成婚的这段时间里,朝堂上也是在接连发生大事。

  首要的第一桩大事,便是已经被杨升等人拥立成为了太子的昌王,在这一日的朝堂上,下旨任命吴跃文,取代魏朝成为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的节度使。

  “二郎,此事可是真的?”下午,齐五郎刚一下职,第一时间就跑来韩家询问。